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南加州大学学子申请经验分享

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南加州大学学子申请经验分享

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

南加州大学

分享人介绍

录取人:L

录取学校: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南加州大学

申请专业:经济学

初中: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

标化:TOEFL 111(线下,2019.05)SAT 1450(2019.12)ACT 33(拼分,未提交)

AP 5*5(US History,Psychology,Calculus BC,Macro,Micro),1*4(Human Geography)

非常荣幸能在此与大家分享我的申请经历。

标化

托福-我的托福并没有准备太长时间。虽然小时候鲜有机会接触纯英语环境,但初中外国语学校的学习经历给我打下了尚可的语法和口语基础。在高一上首考失利之后,我有针对性地请老师帮我梳理了口语和写作的答题技巧,很快就在高一下第二次考试中得到了111的分数,口语和写作也都达到28的目标。顺利的出分固然为我后续的活动等安排留下了充分的时间,也在高中生涯的起步阶段建立了一些自信;然而,两次考试26的阅读分数隐隐说明了我在阅读方面的短板,而我对该问题的忽视也掣肘了我后来SAT/ACT阅读的提升。

SAT/ACT-我只能建议大家早做准备。我个人因为疫情的原因最终用SAT首考的一次分数走完了这个艰难的申请季。就今年的情况看,如果大家有条件的话,最好还是能在申请前得到一个满意的分数;如若不能,也希望能与升学顾问一起讨论如何利用test-optional政策获取一个最好的申请方案。

活动

主要活动:

模联:模联社两年,第一年作为代表参会六次,第二年担任社团外联总监,并作为MPC主席参会两次

USAD:USAD队两年,第一年作为队员参赛,第二年担任队长管理团队并参赛获奖

课题:国际法相关,CPCI发表,有一篇教授推荐信

公益纪录片:与同学完成拍摄的两部纪录短片。一部有关唐氏综合症儿童书法公益项目,获得国际奖项;另一部则在疫情期间完成,简要探讨“过年“的意义。

足球,哈峰会,钢琴,etc……

受制于对于专业方向的不明确(我将在专业部分提到),我的活动是缺乏一个明确专业主线的。这或许影响了我的申请季结果,但最终塑造出来的一个全面的申请者形象也足够具有说服力。当然,最重要的是,在这样一种有些盲目但无比纯粹的做活动过程中,我得以改变自己去不断尝试新的理念或处事方法。从小以来,我对于自己定位其实不算明确,但我很清楚我是个倾向于扬长避短的人,不喜欢冒险去花费时间在一些没有把握的新事物上。如果我进入学校的那一天,父母就勒令我开始以经济学为业,我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去参加模联、USAD这些将在高中生涯对我影响颇深的项目。

我想说的是,如果你有一个你热爱的方向,并围绕这个去做活动,这很好。比方说想学经济学,我当然会推荐你可以去商社,或参加IEO、FBLA、NEC等经济学相关竞赛。但如果没有,你或许可以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新的体验。

文书

虽然战线拉得很长,文书写作仍是是我申请季中比较享受的一部分。在文书上,我一直坚持以自己的方式独立创作,不太希望让他人过多介入。同时,我喜欢写自己想写的题材,而文书老师也乐于让我先给出四五篇大纲再从中选优,而非直接让我以传统模式完成。比如说,我在三所学校的文书中曾着重探讨了美国先锋音乐家Henry Cowell的作品风格和音乐理念。作为一个申请经济、政治科学的高中生,写音乐方面的主题似乎并不讨喜,也难言有极高的专业造诣,但我非常满意自己的写作过程,也很享受于将我个人最真实的部分与招生官分享。(当然,这只是我个人的选择,大家可以按照最符合自己需求、最自然的任何方式写作)

主文书-在RD提交前,我笔耕不辍,准备了三篇主文书备选。其中的一篇直接展现了我的申请形象,明晰了活动线和我的专业热情,比较平淡;另一篇则是视角新奇,将某种恐惧和一个生活习惯联系起来,间接叙述了一种个人的学术态度。这两篇最后都被否决了——它们都很出色,但体现的那个我或不够真实,或不够完整。而最终提交的一篇是一个第三人称叙事且充满暗喻的睡前故事,倒叙、插叙相结合的方式将我五岁以来的成长故事娓娓道来。这篇文章缺少一切和专业热情、学术目标相关的元素,但它真挚、精巧得让我不得不力排众议而将它定为了我的首选。

南加大文书-南加大给予了申请者充分的发挥空间,要求了三篇文书(加上一篇Dornsife的学院文书,且都允许挑选题目进行写作),同时还有约十个短问题。与其他文书一样,除了第二篇特别要求的Why School+Why Major问题之外,别的几篇我都是以论述为主,而非罗列经济学相关的活动或者阐述专业热情。

之前已经提到,我在高中阶段做了不少和经济关系不那么密切的活动,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在第一篇文书选择了“something outside your intended major focus”的题目,比较详尽地围绕我的课题(国际法相关)进行讨论。第三篇我则选择了教育的意义这一问题展开,从社会建构起笔详述了对于教育的二三看法。而在短问题部分,我也没有过多考虑“经济学”的申请方向,只是把它当作一个社会调查问卷或是初次向朋友自我介绍来做。比如说,在“Your Dream Trip”一问中,我与所有普通巴萨球迷一样毫不迟疑地写下了诺坎普球场的名字。

总而言之,我个人对于文书的态度就是写自己所想写的、最真实的态度。能够被南加大录取,或许是因为我与它热情似火的学校气质、在商科、传媒等方面的强势相符合;但我也必须承认,南加大并不是在申请季开始阶段我心中最符合我理念的学府。也许美本申请是对于申请者气质有所考量的,但我们真的很难完全以招生官审视申请材料的角度审视自己,无法预测招生官会如何审视。因此,不妨写好自己想写的,至于如何选择交给招生官去做吧。

专业选择

一直到申请季开始,我都没有确定自己的申请专业;甚至可以说,一直到现在,我都不清楚自己究竟想学什么,想要从事什么行业。起初,基于我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能力,我偏向选择向文科社科学科发展。但我的父亲是理工科出身,母亲则是商科,都与我偏文科的学术兴趣不相及;出于对就业方面的考虑,父母一直尝试说服我走他们的老路,在他们的经验辅助下稳定发展。最终在升学顾问基于申请材料做出决定后,双方才达成了妥协:选择经济和政治科学作为主要方向(部分学校申请商科和历史)。

申请季遗憾

1.标化。由于疫情,我失去了SAT、SAT2以及托福第三次考试的机会,后来仓促准备的ACT也没能考出理想的分数。

2.没有参加夏校。高二时,我曾经申请了沃顿LBW和康奈尔大学的夏校。被康奈尔夏校录取后,项目很快由于疫情转为线上,而我和父母在考虑再三后还是决定放弃夏校的机会。校园生活的体验是我对夏校最为看重的一部分,也是我最终没有参加康奈尔线上夏校的主因。如果能重来,我非常渴望能有一次线下参加夏校的体验,让我初窥一番大学生活的模样。

3.部分活动虎头蛇尾。由于高一时对各种活动都抱有期待,我同时参加了模联、USAD、CTB、足球等各种活动,这显然影响了我在部分项目的参与质量。例如CTB,在与团队成员一起定夺了一个有前景的题目之后,我们一度按照时间表执行,甚至对专业人士进行了采访和长期合作;但后来学期渐渐深入之后,我们渐渐有些力不从心,没能在后续的研究阶段得到预期结果。

快速申请